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闻动态 Dynamic news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详细信息

再芬黄梅别样红
来源:安徽商报   发布时间:2014-11-26   被阅读2325次

 

关键词转型

  在安庆,韩再芬管理的黄梅戏艺术中心位于菱湖公园,临湖而立,清风微袭,她的办公室里温暖如春,一本资中筠文集摆放在桌前,边上是她从台湾带回来的杨惠珊琉璃作品:小和尚。管理上的细节入微,不仅仅在办公室里,整个剧团都处处可见:无论是食堂还是办公区或者排练区,到处整洁无一丝灰尘和零乱;就连洗手间的门口,都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屏风,极具美感。

  韩再芬,家喻户晓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早在16岁,她就一举成名。成为继严凤英、马兰之后的又一位黄梅戏代表人物。现在的她,身兼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却依旧不时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她的《徽州往事》连续演出4场,让见惯世面,看过好剧,也特别不好糊弄的上海人,连声称赞:韩再芬的表演,这些年来,一直是属于人民的。

一个女人和一座剧院的故事

  来自业界和观众的赞誉,就像少女时代就成名,之后加在韩再芬头上的无数光环一样,她已经淡然。一直固守在这座小城,安庆人人都认识韩再芬,傍晚在湖边散步,遇到戏迷请她唱两句,她就唱上两句。

  黄梅戏扎根在安庆。这块土壤,滋生过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京剧鼻祖程长庚,新鸳鸯蝴蝶派张恨水,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人活在什么土壤,就会培育什么精神,我也不知道身上哪来的责任感。 ”“黄梅戏不能只靠哪一个演员去带队,也不可能是一代人的,我只是一个铺路石。韩再芬说。 2006年,韩再芬就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铺路工作。

  2006年,韩再芬就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接手时,和很多传统戏曲的剧团一样,剧院面临的是机制的陈旧、管理的落后以及人心的松散,账面上只有2000元,还要解决一个官司纠纷,给律师1200元费用之后,只剩800元,外面又欠了8万元的外债,我心想:也挺好,这数字起码还挺吉利。

  这个在台上唱的千回百转、扮相可俊美可中性的黄梅女神,一头扎进了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管理。剧院的外债,她靠个人人脉资源赚钱清理掉之后,就开始狠抓内部调整,第一个动手的就是分配考核的改革。那时候院里职工的工资一个月就500多块钱,没人来上班,都忙着在外头赚外快补贴。韩再芬上任后,制定了一套新的考核标准:国家给这些剧院职工的钱,一分不少,但要求必须全部到岗上班,另外的增收,她负责想办法。

  如何盘活剧院,如何创收,成了摆在她面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半年下来,开始心慌。后来就开始到处吆喝黄梅戏,一跟人吃饭就说。有一次,跟一个国有企业的朋友吃饭,他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时候的韩再芬,早已成名,2001年就创下在北京连演16场的纪录,除了演出,还接拍电视剧,个人生活完全到了衣食无忧的阶段,但是她还四处为黄梅戏奔波。韩再芬以前从来不喝酒,后来有一次无意中喝了一点,发现话也多了,胆子也大了,更方便推荐黄梅戏了,我就找到了这条捷径。一出去吃饭,就在饭桌上推销黄梅戏。于是,除了韩女神这个外号,她又多了一外号:韩大胆。

  但,任何一个改变,起初都会遇到不适应与不配合,从一个人到一个单位。韩再芬至今还记得刚上任开会时的场景,台下面对的,再也不是那些热情和充满仰慕的戏迷,而是一张张不信任不服气的脸,老剧院、旧作风积重难返,她并不意外。人心当时都是散的,外面剧团有时候发钱,对我们这边有影响,但我一直觉得,是人就要有规矩,既然是来领导大家,就要一套严格的管理,你也要允许大家对你的不信任,要做到人家对你口服心服才行。

  她跟职工保证:人家现在发钱,可我会保证你们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做我们这种传统艺术不可能发财,但大家要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

  韩再芬重新制定了分配标准,不再按照一级演员二级演员的级别,而是采取打分制。一部戏,主演几分,次主演几分,打分有统一的艺术标准,演得好的,演得多的,分就高,收入自然就高,演得差的,演得少的,收入就低。这个标准一出来,不论是老演员还是新演员,都一视同仁,谁都想多拿钱、多拿奖。渐渐剧团形成了人人都想演好戏,多演戏的良性循环。职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想冲着这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分系统去多干活,干好活。

  解决了分配的大问题,韩再芬开始着手风气。我跟大家说,谁乱扔烟头就罚款,迟到也罚。起初,并不见效,后来,她一看到有烟头,就自己弯腰去捡,时间长了,扔烟头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扔了。

  一个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案头,放的却是管理类书籍,她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摸索,待人接物的温和周到,与她的管理方式一脉相承,构成一个多面的女性形象。台上的她,光彩照人,无论是哀婉的徽州女人,还是英姿飒爽的女驸马,让人如痴如醉;台下的她,脱离了艺术工作者的感性,思维理性心胸包容,我很小的时候,其实并不喜欢自己这个职业。这股清醒的倔强,让她看得更远,走得更远,而内心深处对黄梅戏的热爱,又让她执着地坚持更远。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有一个规定:没有接待费用。我从来不教他们要打点关系。剧团有很多小孩,一来我就说:不要给我送礼,越送我反而越不看重你,拿作品出来。时间一长,真没人给她送礼,我们剧院的小孩子现在见到我都好拽哦。她告诉记者,唯一收到的礼物,是一个男孩送我的巧克力,因为有一次我批评他,他跟我顶嘴,后来发现是自己错了。说起这些孩子,韩再芬一脸笑意。她和他们的关系很好。

  就这样,一手抓剧院内部改革,一手在外面跑市场创收,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功完成了改制。当转型阵痛期过去,韩再芬带领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渐入正轨:演艺事业良性循环,员工人均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这中间,9年光阴过去了。戏迷们常常觉得有点惋惜,认为韩再芬应该把这9年时间更多地花在自己身上,但她却用这9年,在黄梅之乡安庆,打造出了她所寄望的黄梅戏:老传新,新更新,与新时代共生共荣。

  这是她的另一个舞台。

 

联系我们

  • 联系地址

    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2号
  • 联系电话

    0556-5399839

  • 传真号码

    0556-5399839

Copyright © 2001-2020 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 皖ICP备130193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