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闻动态 Dynamic news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详细信息

不见再芬,黄梅香如故
来源:《安徽商报》   发布时间:2015-01-12   被阅读1836次

    

 “他们昨晚上就来合肥了,今天要看我的戏。”20岁的王泽熙入团没几年,这个帅气的小伙就有了自己的粉丝,“全国算起来有100多号人,我也是今年3月才得知粉丝团的存在。”有作为主角的机会、有追随自己的粉丝,这种实力派明星的感觉不仅20岁时的韩再芬没有,当下演艺圈坐享如此市场和星途的人也寥若晨星,何况还是更难星光四射的戏曲界。2014年冬,当“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第四季开场时,舞台的主角、观众的追捧、市场的回馈,人们在再芬剧院中坚力量和新人首次集中亮相的12场大戏中,欣赏到黄梅韵味,且发现了变与不变的风情。

  “再芬黄梅”上演传承佳话

  125日傍晚,安徽大剧院后台化妆间,对戏的咿咿呀呀声成了最高的分贝,对镜贴花黄则是最高频的动作;负责对接票务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着接电话,电话那头,有人急求60张演出票。

  严谨、专注,这种舞台印象在刘国平看来是院团9年来最大的改变,比韩再芬小3岁的他是院团里当家小生,“原先化妆间是最热闹的地方,戏前戏中都相互开着玩笑,现在大家则都专注地做自己的事,以保持良好的演出状态。”对于成长初期的王泽熙,他最大的收获亦是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在舞台上绝不犯错。”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艺术的认真换来的是如潮的掌声。王泽熙的粉丝团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此前甚至未曾听闻黄梅旋律,但这又何妨?

  关于观众的两个细节是:演员在台上打眼看去,8090后的观众明显增多;拿着赠票打瞌睡的观众明显少了。而包容性极强的黄梅戏也在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我勒个去”等现代元素成为台词;再比如,男主角会跑去乐队中说“师傅,借个凳子坐坐”,让观众捧腹。

  观众在谢幕后求签名、求合影,让见惯场面的刘国平也纳闷:往年演出,韩再芬戏迷多、场面火爆很正常;今年主演都是中青年演员,咋还有火爆场面?“有专程从外地来的观众当面说,再芬黄梅的戏就是好看。”

  这,恐怕就是黄梅戏的魅力。吐纳芬芳,香如故。

  身影灿然

  86年出生的查寅是当晚《靠善升官》的女一号,原先她是《徽州女人》、《女驸马》等名段中站在韩再芬身边的人,而今她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更多成为主角的机会,“演出越多进步越大。”

  当晚,韩再芬照旧在灯光打暗后、摸黑走进观众席。“这一次我是完全退到最后面,谢幕也不再出场,免得大家看见又忘记了台上的主演。”

  决定拍板于今年9月,由韩再芬主演、从2012年底起巡演近百场的《徽州往事》临时撤下,用数位年轻演员主演的《五女拜寿》替换。院团负责演员及演出业务的丁飞说,所有人不禁赞叹韩院长的大度,“小演员有的才来1年,最长的也只有4年,有这样的舞台展示自我,很难得。”

  “孩子们现在需要舞台。”16岁登台的韩再芬回忆,自己那时可一天演4场,“现在孩子们在演出中磨炼,就需要我来搭建舞台。”于是,她这一次选择离开,让舞台的镁光灯照亮年轻的面庞;而她自己,默默地干着搭台的事,然后再广而告之。

  “《春江月》第一场演完后,我开会讲了一个小时,”她说,艺无止境,总想弥补自身的差距。她以观众的视角发现演出的遗憾,以前辈的身份指点年轻人的不足,还以院长的角色去协调各种环节。

  无论角色如何转换、站位究竟在何处,黄梅的舞台不见再芬,却处处少不了她的身影。

  传承无境

  93年的余平、94年的王泽熙……再芬剧院内“小字辈”和中坚力量集体亮相,也是首次。11岁学戏的王泽熙此前在此类大戏中都属“龙套角色”,此次在《五女拜寿》中担纲主角,“演一台大戏比演几十个折子戏都要锻炼人。”

  与他演对手戏的马自俊、李萍是曾经的台柱子。前者是全国十佳、一级演员,后者是韩再芬的师姐、《女驸马》中的美丽公主。而今,舞台上,他们甘做配角;舞台下,他们为小演员量身打造改编戏,一招一式比划动作、传授如何走心不走形式,“这些不教给他们,难道要随我带走么?”

  “让台”和“传帮带”已深入院团精髓。“我唱戏时的院长40多岁就强力退出、让我们当主力。”韩再芬说,今天她之所以这样做、会这样的“果”是源于她师父那一代人的“因”。“业务总监”丁飞等全团20多名中坚力量每人都要指导几名小演员,“手把手、毫无保留地教。”这样的传承超越了传统文艺团体的壁垒。

  韩再芬低调,“我只是把上一辈对我们的呵护、培养运用到现在这批孩子身上。”她开心孩子们艺术好、人品好;她反复灌输着:演好戏要先做好人,“有几个开始艺术方面出类拔萃的,但很小孩子脾气,演出时也要往后放放。”能为和不能为,这种人品问题,是要先回答的。

  如此看来,传承的不仅是表面几个动作、几段唱词,更多的是朴素道理、内在精神与普世价值。

  

 

联系我们

  • 联系地址

    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2号
  • 联系电话

    0556-5399839

  • 传真号码

    0556-5399839

Copyright © 2001-2020 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 皖ICP备130193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