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某一种命中注定,我们或许不会爱上韩再芬;如果不是某一些机缘巧合,我们或许不会遇上再芬黄梅;如果不是某一点心有灵犀,我们或许不会在这里相识。
偶尔,我们会觉得这个天南海北追戏的自己“好傻”,却不会感叹一句“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我们珍惜这一份相识,是因为越多了解,越知道一切都是值得。
再芬剧院的戏,如果不是我们的神仙姐姐主演,那十有八九能在观众席瞥见她的身影,坐在剧场的我们,会不时地瞟一眼那个身影。
那些偷偷飘过去的眼神里,有聚精会神的她,也有疲惫难掩的她;有开心微笑的她,也有眉头紧皱的她。开演前她扶着老师们进场,谢幕时她和大家一起在台下鼓掌、叫好,那时候她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像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孩子。
我想也只有一个真心盼望黄梅戏有个美好明天的人,才会在看到别人出彩、受欢迎时自己那般兴高采烈。这些画面当初在某个瞬间定格,此刻一帧帧在眼前翻过。
我们看过太多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肥皂剧,也经历着现实而残酷的生活,常常会问自己,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为梦想而活着的人吗?“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梦想”一词,只怕更多的是在文人笔下流淌,而在俗世心中深埋。生活中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发誓,而最难的就是坚持。
从“再芬黄梅”这个名字诞生以来,她管理剧团、建设公馆,成立公司、设立基金会,整理旧剧、编排新戏,全国巡演,力推新人。一步步走来,光芒外在,而辛苦自知。翻看以前的视频、照片,那个有点婴儿肥的“小怪”,脸上是单纯无忧的表情和满满的胶原蛋白,有时候真的是很难和眼前这样成熟而瘦削的她联系起来。
唯有谢幕时的笑容,唯有在台下为她的演员们鼓掌叫好的时候,看到她眼里闪烁的光芒,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快乐,我们知道,哦,这还是那个单纯的、极度容易幸福的“孩子”,还是那个怀抱梦想的“诗人”。
梦想,在有些人眼里,或许是锦衣玉食,如骏马雕鞍,是可触可感的功名利禄;但在有些人眼里,是阳光、如空气,难见难寻,却一时一刻不得分离。
如果自身的名利非其追求,那么她就是拥有再多也依旧要艰辛赶路,乃至星夜兼程。梦想越大,背负的也必定越多。
没有必要去问韩再芬“你的梦想是什么”,因为她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着对黄梅戏的爱恋情深。她这些年的坚守努力,和每一次的让台推新,归根结底,只是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守护梦想、发展黄梅,和所有以梦为马的人一样。
曾经的一篇《再芬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演员都不想离开舞台,每一个演员又都不得不离开舞台。我们不可能青春常驻,但黄梅戏要有未来”。
我们恐怕难以清楚描绘这个“未来”,却对它抱有无比的期待。期待我们心中最好的神仙姐姐,期待一个好戏连台的再芬黄梅,期待黄梅戏的美好明天。
(文章来源于“再芬黄梅观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