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闻动态 Dynamic news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详细信息

圣彼得堡来了《女驸马》
来源:再芬黄梅网   发布时间:2016-10-24   被阅读8773次

 何素平

 

飞机抵达圣彼得堡国际机场时,天早就黑透了,望向窗外,路面湿溜溜的,显然还在下雨。夜幕笼罩在这座海滨城市的上空,星星点点的灯光透过濛濛雾气静静迎接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安徽走进俄罗斯经贸文化系列活动的大主题下,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应邀派出演出团队参加其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一行35人坐着大巴由安庆而上海再转乘国际航班,万里迢迢日夜兼程奔赴到圣彼得堡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都,为的是演上两场传统黄梅戏。

俄罗斯人知道黄梅戏吗?虽然兴致勃勃,来到如此遥远的他乡地界,还是免不了好奇和忐忑。

来演一回他们就知道啦。同行的翻译小林姑娘笑吟吟地给大家介绍: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对艺术怀有崇高热情的民族,圣彼得堡更是有着极其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这里有各种规模不同的剧场,衣着整齐地走进剧场欣赏舞台演出是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项常规内容。

而在我这类习惯于拿东方思维看世界的人眼中,有着200余年首都历史的圣彼得堡怎么着也算是一座异域老皇城了,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和丰富浪漫的文化艺术底蕴,这里的人民热爱传统,来此地演出黄梅戏经典作品,正合适。

 

处处闻乡音

 

因对各种类型的地图有着一股着迷的轴劲儿,百看不厌。故而在十多个小时的航行中,我一直盯着小屏幕上那条必须穿越千山万水的飞行路线图,看着它一点点往前挪动,明白每挪动一厘米都意味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感到十分漫长胶着,心理上觉得这个与北欧国家芬兰毗邻的城市远在天边似的。不过这种遥远感很快就被一阵扑面而来的熟悉热浪冲散了,飞机落地后大家取了行李往出口处涌的途中,只见满大厅里晃动着许多东方面孔,而各种混杂口音里,一串串格外清晰地冲进耳鼓的居然不是安庆腔就是阜阳话,天,飞了这么久,怎么还像是没出安徽呀!

空气中似有感应,一定是被人发现了什么,有人接二连三往我们的团队这边奔来,还没等团员们反应出啥情况,他们的神仙姐姐再芬团长已经被人围上,左右各种POSE,合影,寒暄,问候,交谈,叽叽喳喳,乡音亲切,一阵混乱的热情。大家相视一笑,是自豪的笑,哇,原来圣彼得堡也有这么多的韩迷,黄梅戏在海外影响力不小呢。

当然这种错觉很快消散,当坐上驶往旅店的大巴,一路上进入眼帘的凝重到极具雕塑感的欧式古典建筑、整洁宁静人影稀疏的马路,以及入住宾馆后清一色的俄罗斯气息,这才使人实实在在体会到,黄梅戏的确是来到了异乡。而机场所见到的人们也多是来到圣彼得堡参加安徽走进俄罗斯经贸文化系列活动的安徽同乡,见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本人亲率剧团出现在机场,老乡们自是兴奋不已。

却原来,不是世界真的小,而是中国人的脚步已经迈得很远很大。原来我们不仅一直努力在输出物质产品上的中国制造,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向世界各个角落输出自己的文化,标注特色鲜明的中国符号。而早已香飘海内外的黄梅戏艺术之花,无疑也将成为这些符号中异常靓丽的一枚。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张贴于城市各处的再芬剧院演出海报更是令人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美丽的水城

 

站在宾馆七层楼的房间里向外看,涅瓦河水微波轻摇,著名的阿芙乐尔号舰艇恰巧停在所住宾馆门前的河面上,那静静的艇身看上去很普通,却无言地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神奇威严之感。

向空中望去则另是一番别样风情,那些各具形态的教堂洋葱头尖顶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而走出门去,在任何一条街道上,无法不禁惊讶于烟波画船一般的城市布局,当然,那些矗立于水边的雕梁画栋并不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画船,而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西洋建筑群,巴洛克式或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一眼就看出其欧化程度之高。据说这个城里至今依然完好保存着1000多处名胜古迹和大量的桥梁、雕像,被誉为露天建筑博物馆。那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建筑,其廊柱门窗无不极尽繁复,那种古典之美令人眼花缭乱。因见惯了身边的各种拆,我们很难想象人家这些了几百年的房子都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空气格外清洁。圣彼得堡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岛城,纵横交错的涅瓦河缠绕着整个城市。一座座精美的桥梁连接起一个个岛屿,河水荡漾,见证过各个时期历史风云的建筑群倒映在水中,犹如在眼前徐徐展开的动态画轴。行走其间,你时时会被街面转角处一个又一个美到极致的景观震得一愣一愣的,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多看一会儿,思绪亦会随水波而动,来一点小小的浮想:那些曾经在这里活跃过的每一个时期的或深沉或忧郁或浪漫的超级文豪和艺术家们,是否也曾踩过我们脚下同样的砖?谁曾在眼前景中陶醉过心碎过疯狂过?那些伟大的篇章巨著是如何从他们的笔底流出,抑或是在涅瓦河水的激荡之下喷涌而出的吗?呆在一座座高楼之上的雕像们永远凝望注视着城市,它们是否能感知,传说中的属于圣彼得堡的浪漫忧伤气质今天变成了什么模样?

迎着高纬度之地深秋清冽的寒风,团里的演职员们兴奋地在河边跑来跑去,忙着拍照与欢呼。艺人多拥有细微的敏感,一座古塔,一片树林,一个雕像,一条溪流,一抹霞色,也许都能唤起潜藏在他们体内的种种灵思妙想而最终化作艺术的果实,黄梅戏人也不例外吧。有没有人从这充盈的水气中联想到位于安庆的再芬黄梅公馆边上之菱湖与莲湖呢?这水,那湖,其间必有扯不开的缘,人性之缘,艺术之缘,今朝在此相逢,但愿来日化到戏的情节里,融到黄梅唱腔中,创出一段美的新篇章。

 

演出热起来

 

《女驸马》登场之前,有一场小戏折子戏被安排在圣彼得堡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小姑娘们打头的开场歌舞之后,便是传统黄梅小戏《夫妻观灯》及《戏牡丹》,相信这是每个黄梅戏剧院团的必演戏码。

按照韩再芬院长的治团理念,所有青年演员进团,第一步走本色路线,先给他们分配与自身气质相符的角色,之后便要进行能力升级训练,尝试其他各种人物类型。对于常规歌舞、经典小戏,每位演员都要做到熟悉、会演直到演熟,任何时候需要你上什么角色就上什么角色,歌舞中哪个位置缺人就能补到哪个位置。这样的做法,最大可能地避免了突发情况下演出的被动性,每位演员都能填补空白、及时救场,同时每位演员都磨出了一身真本领。《夫妻观灯》、《戏牡丹》这样的经典传统小戏,团里几乎每位青年演员都要过关。此招好处甚多,本次圣彼得堡演出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台上人员有限,因此演员之间须适应任何角色的组合,不仅小戏如此,大戏也不例外。在小戏中演主角,到了大戏中可能只让你跑个龙套,或者替代剧中任何一个角色。演员们早就习惯了在这个戏里唱主角,在那个戏里跑龙套。

传统小戏之后,另有两个动作性较强、偏重做功的独角戏《断桥》和《斩娥》,以及一个强调故事性的《巧二嫂》。

工作人员提前好几个小时进到礼堂里,装台,调音,对光,化妆,各司其职。校园里静悄悄的,楼里几乎见不到人来人往。但礼堂中不时有学生和教工模样的人进来,大约是想看看演员如何走台。有人则对正在一间教室里化妆的演员们充满兴趣,凑到他们身边认真地观看。

这情形激发敏感的韩再芬闪出一个好念头,她立刻吩咐两位化好妆的小姑娘穿上《女驸马》中驸马和公主的戏装,按角色戴好头饰,让她们临近演出时站到礼堂门口迎接宾客。看到这么美丽的戏曲人物,陆续进场的观众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欢笑着竞相过去与她俩合影,享受着戏外的交流,一时间礼堂内外喜气洋洋。演出未开始,鲜花已备好。

演出没有准备俄文字幕,因此可以肯定,对于台上演员说的什么、唱的什么,台下的俄罗斯观众百分之九十没听懂,可他们依然十分起劲地鼓掌,我只能揣测也许是天生的音乐耳朵决定了他们对演出的喜爱,毕竟黄梅戏有中国乡村音乐的美誉,何况还有那么鲜艳多变的服装和满场生辉的动作!或者俄罗斯人骨子里的艺术细胞真的能够帮助他们直接越过语言障碍理解了节目的内涵?总之,我对剧场里的良好秩序及准确反应充满了惊奇和敬意。不禁感叹文化真好,演出真好,台上台下,就这么被音乐联系到了一起。

最后,掌门人韩再芬一袭纯白礼服压轴出场,那种大演员特有的强大气场使现场的观众立刻意识到这定是节目单中提到的著名黄梅戏代表人物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以至一曲《山河之恋》尚未落音,台下便爆发出当晚最热烈的掌声。

 

惊艳女驸马

 

小戏演完,正剧登场。头一晚的兴奋尚未褪尽,下一场演出又将开锣。翌日晚,此番俄罗斯之行的重磅大戏《女驸马》在联萨维德剧院正式亮相。

海报贴出去了,易拉宝演出照放到了合适的位置,剧院前厅被布置得十分中国风,八位耀眼的旗袍女靓丽窈窕,其中四位着孔雀蓝绣花旗袍的俄罗斯女孩和四位红色旗袍的中国女孩并肩迎宾,一字排开伫立入口处,微笑着向观众发放印制精美的演出手册。

联萨维德剧院是一个拥有1800个座位的大剧场,楼上楼下一共三层。可即使有这么多座位,依然是一票难求,面对络绎不绝的观众,剧院只得又增加了200个临时座位,以至于两边的过道都几乎被新加的椅子占得满满当当。我们透过舞台一侧的幕布向观众席张望,只见楼上楼下人头攒动,连很小的男孩女孩都被父母打扮得郑重其事,隆重地找到自己的座位静静等待演出开始。前排有两位坐轮椅的观众因为无法行走,只得以自己的轮椅为座位紧挨在剧场一侧,他们的神情流露了对演出的满心期待。

幸亏有一位精通中文的俄罗斯姑娘雪兰,每一幕中间她都用俄语将下一幕的剧情陈述一遍:一位贵族小姐因为爱情不惜与父母抗争,为了救出蒙冤的爱人,不惜女扮男装离家赴京考上了状元,却因才高貌美而被皇家招了驸马……

扣人心弦的剧情在眼前展开,这一女子命运将会如何呢?

大戏似乎更具吸引力,俄罗斯观众显然训练有素。坐了2000人的观众席悄无声息。有了前一晚的所见,此时你完全可以相信,演员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被看在了眼里,每一句唱腔都落入了心中,对照着演出手册上的简短介绍和俄语主持人雪兰娓娓道来的陈述,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半懂半猜的剧情中。

这台《女驸马》汇聚了再芬剧院最强演员阵容,吴美莲饰前半场女装冯素珍,宝刀不老的舞台常青树张银旺、马自俊分别扮演刘大人和皇帝,唱做俱佳的余淑华还是演公主,小丫环春红分别派了两位古怪精灵、俏丽活泼的90后青年演员扮演,昏溃的父亲冯顺卿和恶毒的继母娘以及家院、太监等角色都是那么有范儿,他们都是团里实力不俗的中青年演员,虽然在此剧中演配角,平时可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剧目。

到了状元府一场再芬版冯素珍出场时,身着状元红袍的韩再芬一个转身亮相,意气洋洋,明艳照人,顿时掌声潮水般响起,剧场内兴奋达到高潮,台上台下的节奏呼应得恰到好处,准确到令人难以至信,那种因观剧而生的感受美妙到对观众充满感激,因为有他们,演出才得以完整。是的,一场正常完整的演出就是这样必须有观众从头至尾参与其中的啊。

演出落幕后,突然跑上台两位列宾美术学院的员工,他们专为一份由该校师生为再芬黄梅准备的礼物而来,那是他们所做的一个中国武生打扮的雕塑照片,嵌在一个讲究的相框里赠送给再芬黄梅。

这厢还在寒暄拍照,那厢又一位联萨维德剧场的员工又递上个精美的本子,原来这是一位酷爱写诗的业余诗人,他将一本自制的图文并茂的诗集送女驸马韩再芬手中,用乐感十足的俄语热情洋溢地表示,由衷希望和中国艺术家分享创作给他带来的欣喜。

演出结束,还是熟悉的场景:献花,合影,签名,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礼品……一阵阵热潮中,接花的时候,再芬的手指不当心被一位帅小伙猛地递上来的一大束玫瑰花刺扎出了血点,她疼得差点叫出声来,可是转瞬间她的眸子里满含着笑意,毕竟,这是俄罗斯人对黄梅戏的一次拥抱,像拥抱其他艺术一样,他们的热情丝毫没有打折扣!

联系我们

  • 联系地址

    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2号
  • 联系电话

    0556-5399839

  • 传真号码

    0556-5399839

Copyright © 2001-2020 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 皖ICP备130193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