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和往事干杯
初见韩再芬,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为黄梅戏而生的。
眼前的她,一袭素净洁白的连衫裙,纯粹、简洁、空灵,看上去,还真有仙女的感觉。
后来我越来越喜欢听她说话,因为她的口音里有着黄梅戏的圆润和甜美。说起她的过去,说起徽州三部曲,说起这次来南京准备连演11场的《徽州往事》,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有很多激情的涟漪,被她平静地掩饰住了。
韩再芬说往事,你会感觉有种清新在舌尖流淌,有种温馨在心头萦绕,让人觉得在听一段黄梅戏。
第一段往事是她的过去。那些有趣的童年总是和“戏”有着或多或少的缘分。
第一次成为主角是在她居住的大院里,在纳凉的时候,那些大人们是她最早的观众,而她非常正儿八经、字正腔圆地唱起了当时流行的样板戏。第二次成为主角是在她10岁的时候,陪一个小伙伴去报考安庆地区黄梅剧团,结果人家没有考上,她反而拿了第一名。这以后,下腰、压腿、拿大顶的日子开始了,纤瘦孱弱的韩再芬,在安庆黄梅剧团里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童工”。
第二段往事是和“名”女人粘在了一起。郑小姣、冯素贞、孟丽君、杨贵妃、西施、徽州女人等,这时的她,已经被业界誉为“黄梅戏皇后”,有很多溢美之词加在了她的身上,如风姿绰约、扮相俏丽、嗓音圆润、表演细腻和唱腔韵味等,但其实她还是个小女人,依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样子。
这期间,韩再芬还尝试着其他的艺术门类,与巩汉林合作的小品《都市外乡人》出现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上,还参与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甚至还出版了首张歌曲专辑《父亲》,当然,最让她得意的还是在黄梅戏中的造诣。她始终认为,既然我是为黄梅戏而生的,离开了黄梅戏,我就不是韩再芬了。
第三段往事就是当下的“往事”,那出在全国火爆异常的《徽州往事》。这次她不是醉眼朦胧、醉中传情、醉后泄愁的杨玉环了,而是一个徽商妻子,一个在清末乱世中苟且偷生的女子。
徽州,白墙黛瓦的建筑,窄小幽长的古巷,完整的或零碎的,凄婉的或美丽的故事都诞生在这里,韩再芬说,我们随手摘下一个片段,都激情与光芒四射。看徽州三部曲的第二部《徽州往事》,如用手触摸徽州的伤痕,指尖有泪,无一处不感到熨帖,每一幕都打动人心,诗意与韵味一个都不缺。
阅读韩再芬眼里的情愫,如穿过古徽州的烟雨长廊,历史疾驰而过,情感却瞬间枝繁叶茂。早已在时间的缝隙间生根的黄梅戏,正迎来它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因为古老的戏种也有了创新意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当然,还因为有了韩再芬,一位为黄梅戏而生的女人。
《公司》剧照